MES管理系统
众力车桥行业
客户简介

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,是一家跨地区、跨行业、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,产业涉足专用车制造、汽车车桥生产、汽车零部件生产、房地产开发、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。集团以青岛为中心,建立了北京、潍坊、成都、太原、长沙、十堰等生产基地,形成了年产专用车1万辆,各种轻、中、重卡及大型客车系列车桥110万套,支承桥10万支、齿轮10万套、铸件10万吨的生产能力,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。 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车桥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的制造企业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产品质量,公司决定引入MES系统。

客户痛点

1.生产效率低下:

传统车桥生产过度依赖人工,人工操作速度有限,且受工人技能、疲劳、情绪等因素影响。如组装环节,手动对接固定耗时久,工人疲劳易操作失误致返工,降低效率。同时,传统方式缺乏有效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,环节衔接不紧密,易出现工序等待、物料短缺,生产线运行效率低,难按时完成订单,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

2.质量控制难度大:

车桥生产是复杂系统工程,涵盖多环节工序,从原材料采购检验到组装调试,每个步骤都影响质量。任一环节有偏差失误,都会引发连锁质量问题,影响整体性能可靠性。如零部件加工时,设备精度不够或人员技术参差,会使尺寸公差超标,组装时部件配合不紧密,影响传动效率和稳定性。所以,全面监控管理生产过程以保质量,增加了控制难度。

3.生产成本高:

生产效率低和质量控制难相互影响,推高车桥生产成本。效率低使相同时间产量有限,为满足需求需投入更多人力、物力、时间,增加人工、设备折旧、能源消耗成本。如增加班次、雇人,既增工资又升管理成本。质量难控易出次品废品,浪费原料,返工报废又增成本。此外,保证质量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维护检测设备、建设质管团队,削弱企业竞争力。

4.信息化程度低:

传统车桥生产信息化短板明显,难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生产计划调度依赖人工经验和简单表格,效率低,易出现计划不合理、资源分配不均,降低生产线利用率,延长周期。生产监控靠人工巡检和简单仪表,无法实时准确获取设备状态、进度、质量信息,难及时解决问题,易引发事故和质量隐患。质量管理上,信息化低使质量数据收集分析利用难,无法找出问题根源规律并改进,质量控制水平难提升。此外,还限制与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协同,影响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。
解决方案

1. 生产效率提升:智能调度与动态优化

通过MES系统的智能排产模块,结合实时设备状态监控与AI算法预测,实现了生产任务的动态分配。系统自动平衡各工位负载,减少设备空闲时间,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最优生产路径,使生产线整体效率提升30%。具体表现为: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%,设备综合效率(OEE)提高18%,换模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2分钟。

2. 产品质量升级:全维度质量管控体系

MES系统构建了覆盖"原料-在制-成品"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网络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200+项工艺参数(如温度、压力、振动频率),结合机器视觉缺陷检测系统,实现质量问题的秒级预警。系统自动触发闭环处理流程:当检测到焊接强度异常时,立即暂停产线并推送修正指令至操作终端,同步生成包含根因分析的改进报告。实施后产品一次通过率提升22%,客户投诉率下降41%。

3.成本控制:数据驱动的精益生产

基于MES的透明化生产看板,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出三大浪费源:原材料损耗(占成本17%)、设备空转(12%)、在制品积压(9%)。通过实施智能库存预警、能耗动态调控和价值流优化,年节约制造成本达800万元。具体案例:通过优化冲压工序的物料配送路径,单件产品运输成本降低0.3元;利用预测性维护功能,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65%。

4. 系统集成:制造中台协同效应

MES作为制造领域核心中台,与ERP(企业资源计划)、SCM(供应链管理)、QMS(质量管理系统)形成数据闭环:
ERP集成:实时反馈生产进度,自动更新MRP运算,使物料采购准确率提升至99.2%
SCM协同:通过API接口共享产能数据,支持供应商动态补货,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高40%
QMS联动:质量数据自动触发ERP中的扣款流程,同时推送改进任务至SCM系统要求供应商整改
实施效益
决策层: 管理报表生成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8分钟
操作层: 作业指导书电子化使培训时间减少70%
维护层: 设备点检效率提升3倍,备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5%